椰子又名椰僳、越王头、胥邪、胥余、奶桃,为棕榈科属单子叶多年生常绿乔木植物椰子的果实。椰果为核果,一般为椭圆形或卵状,有的呈三棱形。未成熟的椰子为青绿色,成熟后呈暗褐棕色,果实巨大坚硬,一个成熟的中等大小的椰子果有1500克,故有“热带巨果”之美誉。生在海边的椰子树,椰子成熟时,坠落海边可随海水漂流到别的岛屿,在那里扎根生长。椰子能在大海中随波逐流,游遍大半个地球,被称为“植物中最有能耐的旅行家"。我国以海南省的椰子最著名,海南岛更被誉为椰岛"。海南岛椰子栽培历史悠久。据《南越笔记》中记载:“琼州多椰,昔在汉成帝时(公元20年),赵飞燕立为后,其妹献珍物中有椰子席,见重于世。”这充分说明2000多年以前,海南就有了椰子。而文昌县又以其种植面积占全岛半数以上,居全岛之冠,而素有“海南椰子半文昌”的说法。
营养成分
椰汁和椰肉都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。椰汁清如水、甜如蜜,饮之甘甜可口。椰子汁中则含有果糖、葡萄糖、蔗糖、蛋白质、脂肪、维生素C、钙、磷、铁等物质。椰肉芳香滑脆,质若奶油。椰肉中含有蛋白质、椰子油、维生素B1、维生素B2、维生素C等物质;椰子果肉含油量为60%-65%,油内大部分脂肪酸为饱和脂肪酸,仅有很少的油酸与亚油酸,这与一般植物油有很大不同。
食用功效
椰子不仅可食用,也可药用。中医学认为,椰肉味甘,性温,具有补益脾胃、益气祛风、杀虫消疳、驱毒润颜的功效。主治缘虫病、姜片虫病及小儿疳积、面黄饥瘦食欲不振等病症。椰汁性平,味甘,能生津止渴,利尿消肿,用于胃阴不足、咽干口渴或暑热烦渴、吐泻伤津、水肿尿少等病症。此外,椰子油、椰子壳等也有一定的药用功能。如椰子油可用于疥癣、冻疮的外用治疗。果壳祛风,利湿,止痒,外用治体癣、脚癣;椰壳放炉上烧,用碗覆盖收集其蒸汽,冷凝得馏油,加30%酒精混合后涂患处。
(1)利尿消肿 椰汁含有丰富的钾、镁等矿物质,其成分与细胞内液相似,可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,达到利尿消肿之效。
(2)杀虫消疳 椰肉及椰汁均有杀灭肠道寄生虫的作用,饮其汁或食其肉均可驱除姜片虫和绦虫。用之于临床,不仅疗效可靠,且无毒副作用,是理想的杀虫消疳食品。
(3)暖肠胃 椰子的内部有白色如乳的浆汁。李时珍说:“椰子浆,其性热,故饮之者多晕如醉状。”《异物志》云:“饮其浆则增渴。”所以椰浆不宜多吃,本地人也相戒少饮。初饮时虽能解渴,但多饮之后,便令人越吃口越干。
(4)乌发美颜 椰肉性温,能补阳火,且能强身健体。南洋原住民认为椰浆可以乌发,所以常用椰浆洗发。《本草纲目》上也有记载,说“椰子涂头发令黑。”还有部分南洋原住民认为,吃椰肉能使肌肤光泽,美颜容。
食用禁忌
自椰子鲜品可加工食用,食用时先用刀剥去椰衣,戳契芽眼,倒出椰汁饮再将椰壳剖开取食椰肉。椰肉用途广泛,可以椰子为主要原料加工成食品,种类有椰子糖、椰味饼干、椰汁饮料、椰子酱、椰蓉和椰肉制品等七大类,约50多个品种。大便清泻者忌食椰肉;体内热盛的人不宜常吃椰子;病毒性肝炎、脂肪肝、支管哮喘、高血压、脑血管病、胰腺炎、糖尿病等患者也应忌食。
椰子趣闻
椰子在汉代以前叫“越王头”。越人是古代黎族的先民。传说,一次越王因为打了胜仗,在寨子里庆祝胜利,疏于戒备,晚宴时被奸细暗杀,并将其头颅悬挂在旗杆上通知敌人前来攻寨。敌人攻寨时万箭齐发射向城墙守军,箭却纷纷落在旗杆上。旗杆渐渐长粗、长高,变成椰树,箭也变成椰叶,越王的头颅变成椰果。敌人看到此景吓坏了,不战而退。椰树也就成了黎族人民的象征。剥开都子外边的椰棕,你会看到椰壳上有三个黝黑的眼,那便是越王的眼睛和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