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野生菌中被大家所熟知的恐怕就是牛肝菌了,不过牛肝菌还分为很多的重种类,有些能吃有些不能吃的,红牛肝菌和黄牛肝菌都是可食用的野生菌。红牛肝菌其实就是见手青,又叫做红脚牛肝菌,黄牛肝菌也叫“黄赖头”,是无毒的食用菌。那么它们有哪些区别呢?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了解。 红牛肝菌与黄牛肝菌的外观区别
见手青是一类具有显色反应特征,一般受伤变为靛蓝色牛肝菌的统称,菌肉压伤或手碰伤后呈靛蓝色,故名见手青。见手青物种数量庞大,隶属于牛肝菌科,大部分归到牛肝菌属,也有其他一些属。如:黄柄牛肝菌属(黄柄牛肝菌)、绒盖牛肝菌属(砖红绒盖牛肝菌)、粉末牛肝菌属(微绿粉末牛肝菌、黄粉末牛肝菌)、橙牛肝菌属(橙牛肝菌、金红橙牛肝菌)等。
红牛肝菌与黄牛肝菌口感区别
红牛肝菌
被称为山珍宝美句,肉肥厚,营养丰富,食味很好,是群众较为喜食的著名食用菌。红牛肝菌味道鲜美,但烹饪时一定要煮透!虽然有毒性,见手青以嫩滑的口感,浓郁的鲜味,让很多人以身犯险,想不到一个菌也玩起美人计。
云南人又称黄牛肝菌为“黄癞头”,菌盖肥厚,长相虎头虎脑却鲜味浓郁。黄牛肝菌含有丰富的胆碱及维生素,怕上火吃黄牛肝菌,营养与美味无可比拟,黄肝菌可以用来烹饪中提鲜,沸水中翻滚几下,吊出高汤的鲜味。
红牛肝菌与黄牛肝菌的吃法区别
红牛肝菌味道鲜美,但烹饪时一定要煮透!虽然有毒性,见手青以嫩滑的口感,浓郁的鲜味,让很多人以身犯险,想不到一个菌也玩起美人计。红牛肝菌和黄牛肝菌的吃法一定要注意,黄牛肝菌完全无毒,而生的见手青是有毒的,黄牛肝甚至可以拌凉吃,红牛肝菌则不行,并且烹饪的时候要煮熟煮透,时间要足够长!
见手青的种类大全汇总:绒盖牛肝菌属、粉孢牛肝菌属等。通常在云南省所说的见手青种类广泛,有10多20来种,如:(粉见手:粉盖牛肝菌,红脚牛肝菌,粉被牛肝菌等)。(红见手:中华粉孢牛肝菌,血红牛肝菌,酒红牛肝菌等)。(黄见手:黄褐牛肝菌,华丽牛肝菌青黄牛肝菌)。(黑见手:茶褐牛肝菌,褐盖牛肝菌等)。(紫见手:紫牛肝菌,紫红牛肝菌等)。而有少数见手青也是有毒的如:网孢海氏牛肝菌,细网柄牛肝菌,黄粉末牛肝菌、青黄牛肝菌等。一部分见手青在很多地方能安全食用,而在少数地方食用后可能有中毒现象发生,应该最好以当地吃菌风俗为主。能吃的既是安全的,不见食用的以不食为好。
版权声明:本文发布于花草百科 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