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派的小洋楼在荆新线旁拔地而起;水泥公路通组到户;太阳能路灯、健身广场等公用设施一应俱全;轿车、空调、太阳能热水器进入了普通家庭……行走在沙洋县高阳镇垢冢村,村民们脸上自然洋溢出的那份幸福让人羡慕,而这份幸福源自种植金针菇。
垢冢村是一个合并村,上世纪60年代接纳了一批丹江口水库移民。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少,垢冢村曾是沙洋县有名的贫困村。十多年来,垢冢村村委会针对当地家家户户种田、养黄牛的特点,发展食用菌生产,走出了一条“秸秆养牛—牛粪种菇—菇料还田”的循环经济之路。
12月9日,记者在垢冢村的金针菇种植大棚中看到,李维松一家人正忙着给金针菇浇水、采摘一簇簇长成的鲜菇。
在攀谈中,记者了解到,起初李维松是在自家门前用尼龙布搭建的小棚里种菇,但遇上刮风下雪菇棚常出现倒塌,保温性能也不好,产量上不去,效益比不上外出打工。随后,村委会集中建起了食用菌基地,李维松投入4万元租赁了2个380平方米的大棚,种菇2.6万袋,每袋比以前多产菇0.25公斤,纯利润达5万多元。
“李维松是我们村有名的种植能手,今年数他家的金针菇种植数量最多、长势最好!”垢冢村党支部书记李清泉介绍,全村共有628户,种植金针菇、双孢菇等食用菌的农户就有413户,约占总户数的2/3。去年,全村种植金针菇500万袋,生产双孢菇30多万公斤,户均增收1.5万元以上;今年,全村的食用菌大棚已发展到44个,参与种植食用菌的农户人均收入有望突破2万元。
垢冢村村民的收入在增加,村集体经济也发展地如火如荼。今年,垢冢村集体经济收入从30万元增加至50万元。“与其他村相比,我们仍有很大差距。”垢冢村党支部书记李清泉说,“今年我跑了一趟四川省,考察食用菌种植、加工产业。今后,垢冢村也要逐渐走上抱团闯市场、发展食用菌加工的道路,争取提前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。”